2)第六十七章 拨乱未必反正_水浒新秩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捧到了挽救江山社稷和百年国运的神坛。

  其实,赵官家并没有这么复杂的想法。

  其人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家老子信用新党开启党禁,才致大宋江山残破到如今这一步,也让朝野内外对他骂声一片。

  既然新党解决不了大宋的问题,那便让旧党再次出来执政。

  亲贤臣远小人能不能治好国,暂时不知道,但至少能让他落个“好皇帝”的名声。

  其实,绝大部分能力超群抱负远大的君主并不在乎臣子们对自己的评价。

  君与臣,本就是对立又合作的主从关系,君主的抱负应该是名垂千古的历史功业,而非非狗屁不是的士林舆论。

  但对赵桓这等根基浅薄的又缺乏政治手腕的皇帝来说,士林舆论就非常重要。

  没有“真正的贤臣”支持,一帮尚未出仕的太学生就能以舆论裹挟民意,对其指手画脚,甚至肆意屠杀传诏内侍,并逼迫皇帝任用他们认为必须重用的贤臣。

  现在,天子刚刚下达追封旧党魁首的诏书,就立即受到大批臣子的拥护。

  这种拥护不仅是口头上的叫好,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——部分臣子便上书请求天子惩处暴民重振朝纲。

  这正是赵桓需要的舆论,其人当即顺应民心,诏诛当日士民暴动杀死内侍的为首者,并禁士民伏阙上书,废除因战争需要向百姓敞开的苑囿宫观之令。

  如此,君臣各取所需上下一心时,李纲却建议追击同军。

  赵桓担心由此招致急于稳定内部的群臣反对,拿不定主意,只能向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军帅种师道征询意见。

  种师道刚刚进京就碰到这摊子烂事,除了在心底问候屌毬不懂还他娘尽瞎指挥的李纲祖宗十八代,还能有什么意见?

  当年辽军南下,是异族入侵,是低贱的胡人践踏高贵的汉人。

  大宋禁军虽然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,可沦陷区河北各地军民却没有放弃,针对契丹人的反抗和袭扰一直没停止过。

  辽军孤军深入,攻击受挫后路又不稳,补给都成了大难题,这也是辽人明明局面占优,却在受阻于濮阳后果断议和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所以,澶渊之盟签订后,宋军有民心依靠,北上收复失地就相对比较简单,一路上实际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,可以说是真的“护送”辽军离境。

  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和当年差不多,实际完全不一样。

  大同帝国不仅不是异族政权,还极善于收买人心,控制新收复之地很有一套。

  即便各地大户对注定要削夺他们利益的同军心有抵触,可在同军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,没有底层百姓当刀使,他们也翻不起半点浪来。

  事实是大宋的各路、州一旦被大同拿下,当地的百姓很快便会忘了朝廷。

  另一方面,徐泽公开造反后,同宋两军数次大战,都是大宋禁军完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p90.org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